【专访】邹治波就习主席参加G20峰会和开展元首外交接受中国网专访
G20峰会搭建了多边会议的交流平台,也为各国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提供了难得契机。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峰会期间密集会见了多国领导人,开展了一系列元首外交。这对中国推进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稳定的大国关系、推进全方位外交,具有重大作用和影响。
2022年11月15至1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习近平主席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主席连续第十年出席或主持这一峰会,也是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席多边外交场合,并开展一系列元首外交。本次峰会有哪些亮点?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释放了什么信号?如何看待这样一个时间点上的元首外交活动?如何评价中美元首会晤?本期节目特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邹治波进行解读。
1、从本届峰会的主题、议题设置以及通过的《宣言》来看,您认为,本次峰会取得了哪些成果?有哪些亮点?
与以往G20峰会相比,这次峰会是在大国博弈激烈、地缘出现重大冲突形势下举行的,全球面临的挑战除了来自新冠疫情、经济下行、气候变化等外,还由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带来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而且地缘危机因素被加入其中。今年的G20峰会最终达成宣言甚为不易,主要成果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多边主义取得胜利。巴厘峰会宣言是在存在重大分歧下达成的,这充分体现了多边主义仍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俄乌危机是自冷战甚至二战以来发生最严重的地缘危机,对欧洲安全局势、国际关系格局、国际秩序等产生重大冲击,也对全球治理与合作带来很大负面效应。在峰会前,围绕G20峰会与会、议题及协调等均产生较大分歧,人们一度对最后能否达成峰会宣言产生疑问。但最后,各方还是秉持了求同存异的精神、以妥协姿态达成最后宣言,实属不易。峰会的顺利举办并达成峰会宣言,这一点就是本次峰会最大的成果,形式的意义已经超过内容,使世界在困境和迷茫中看到希望。
第二,应对最紧迫的问题。当前,粮食危机成为最紧迫的问题,峰会提出了包括建设可持续、有韧性的供应链,调整贸易规则,提高粮农技术,推动落实已有协议在内的应对措施,对解决当前全球最为紧迫的贫困、饥饿甚至生存问题非常重要,这正是G20 存在的最大意义。
第三,宣言增加了新的内容。宣言内容不仅涉及原有的应对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协调、可持续发展、反腐等内容,而且还增加了应对能源、粮食安全这两个最急迫的问题和数字转型内容,扩展了G20峰会和全球治理内容,这也是本次峰会重要的成果。
第四,提出了务实举措。对一些议题提出了具体务实措施。比如,就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落实,提出了包括废物管理、增加湿地、减少退化土地等在内的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和在2030年、2040年修复土地、海洋养护的任务指标;对可持续发展议题,提出了通过创新融资方式、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务实举措。
峰会亮点: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至上”这些新理念进入峰会宣言,说明中国理念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二是在发生地缘重大危机、美西方会前声称要聚焦俄乌冲突形势下,峰会仍确认“共同复苏、强劲复苏”的主题,确认G20是全球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论坛”,这对维护G20这一全球治理机制的生存和今后发展至关重要;三是确认了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原则,和和平解决冲突、危机的重要性,这对当前地缘重大危机的处理和今后走向至关重要,这也是今年G20的特殊之处。
2、G20成立之后第一次遇到的考验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也是从那以后成为了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但当前G20面临的挑战的范围和程度都远远超过金融危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G20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发挥哪些作用?
2008年金融危机催生了G20峰会机制,世界主要经济体就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并采取一致行动。但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远远超出金融范畴,这些挑战不仅来自于有关国家经济政策的失误、失当,还来自于天灾如新冠疫情、极端气候,也有人祸如地缘冲突、“脱钩断链”等,其影响远远超过经济政策的失误、失当所致。因此,在这种形势下,G20机制的作用不可或缺且越来越重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形势下,G20应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肩负维护全球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的两大主题,联合国安理会是一个主要肩负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的机制,并有一套成熟的规章制度保障。虽然发展也是联合国的主要议题之一,但相关机构在推动发展问题上的作用和效率仍显不足。而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G20,且每年举办一次,应该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就发展问题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肩负推动发展的更大责任。
其次,扩展自身责任。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这些问题除了涉及各国经济金融政策外,还有各国的其他政策、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以及地缘安全等因素,需要G20就此进行协调、合作应对。但基于G20特性和提高其有效性考虑,G20不应将地缘问题纳入议题范畴,否则,G20就会变成一个争吵的平台而难以成事。
最后,发挥务实有效作用。从以往G20运行情况看,G20达成的一些重要成果难以落实或落实不到位,有人说G20越来越成为一个“清谈馆”,这将影响G20的未来发展。因此,G20应该聚焦共同的、最紧迫的问题和议题,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命运与共的理念,尽快寻求达成务实具体的成果,推动问题的有效处理和解决,发挥G20的真正作用。
3、习近平主席参加G20巴厘岛峰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国国家元首首次出席多边外交场合,因而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如何看待这样一个时间点上的元首外交活动,这对于展示中国外交在党的二十大后的新理念和新目标有哪些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擘画了未来5年甚至未来15年、30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二十大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亮相国际舞台,将展现什么样的姿态、理念、战略和目标,这关系到中国对世界的态度,也关系到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世界各方均高度关注。
在短短两天的时间,习主席通过参加峰会、密集会见各国元首,对外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国家发展蓝图、对外开放决心,这对世界了解和理解中国、增强对中发展的信心、推动世界各国加强与中国合作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一是阐明了战略政策。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全力遏制中国战略下,美国以意识形态划线,以所谓“民主对威权”之名,极尽污名、污化中国之能事。习主席利用这次元首外交,对外阐明了中国理念、制度和战略、政策,正如习主席对拜登所说“中国战略政策公开透明,战略意图光明磊落”,有力回击了对中国的污化和质疑。
二是展现了新姿态。习主席在会见各国元首中,阐释了二十大对国家发展的规划和目标,表达了对外扩大开放的决心,展现了对国家发展前途的信心,这提升了世界各国对中国发展前景、加强与中国关系的信心。
三是发挥了大国作用。习主席利用峰会和元首外交,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世界团结合作、推动世界发展、推进全球治理的新理念和政策主张,对推动峰会取得成功、加强世界的团结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习主席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并呼吁加强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主张,对峰会在存在重大分歧情况下达成最后宣言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坚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至上”的理念进入峰会宣言;中国提出的关于应对新冠疫情、经济复苏、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数字转型等政策主张,也都进入峰会宣言。
4、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凝聚新共识、指明新路径。您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释放了什么信号?对世界经济复苏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在全球面临重大危机和挑战的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出现G20峰会并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这对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治理发展,提供了理念、方案并作出重要贡献。
第一,中国理念。理念影响政策,政策决定行动,行动导致结果。中国提出推进全球治理的理念: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倡议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危机和挑战,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在全球面临严重天灾——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极端天气频发和人祸——地缘严重冲突、构筑“小院高墙”,出现全球性重大危机如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经济危机等,人类发展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形势下,秉持一种什么样的理念推进全球治理至关重要,G20的20个世界主要经济体(占比85%)责任重大。
第二,中国方案。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三个建议:“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推动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和“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中国提出的这一方案,既为了应对当下准紧迫的全球性挑战,又着眼于解决长期结构性难题,推动全球经济快速复苏,实现可持续、包容和平衡增长。
第三,中国贡献。中国注重知行合一,主动承担大国责任,为全球治理做出重要贡献。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将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投入,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推进这一倡议;中国支持非洲联盟加入二十国集团,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并促进其发展;中国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缓债总额在二十国集团成员中最大,为有关发展中国家渡过难关提供了支持;中国提出了数字创新合作行动计划,推动缩小南北国家间数字鸿沟;中国在二十国集团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推动粮食危机的解决。
5、此次峰会前的中美元首的会晤可以说牵动着全球的目光。这是自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中美元首举行的第一次线下会晤,时间节点恰恰是双方都处理了国内重大的政治议程之后。有评论说这次会晤是“高关注,低预期”,也有评论说是“坦诚深入”和“建设性的”。您如何评价此次中美元首会晤?
这次中美元首会晤产生了重要成果,即“三个战略明确”,一个共识,产生重要影响:
三个成果:第一,明确了战略定位。国家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对对方的认知和定位,这关系到两国国家关系的性质和采取对对方的战略政策。双方均亮明对对方的战略定位。中国对美国认知:中美互为机遇而非挑战,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是机遇而非挑战;中美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美国对中国认知:一个稳定和发展的中国符合美国和世界的利益。这意味着:中国发展崛起对美国和世界有利,而非是威胁和挑战。
第二,明确了战略红线。习主席主要对美阐明了三个问题,明确三个战略红线。一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二是中国的体制问题。习主席从“自由、民主、人权人类共同价值观”、中国的全过程民主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向美方阐明与美和而不同、和平共处的道理,要求美不要“试图去改变甚至颠覆对方的制度。”三是中国的发展问题。习主席向美方阐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的不同不应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竞争应该是相互借鉴、共同进步而非你输我赢、你死我活,要求美方不要“打压和遏制”中国的发展。
第三,明确了战略规范。明确己方的战略政策和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也是相互间的战略交底。中国对美国:“两不一无意”——“不寻求改变现有国际秩序,不干涉美国内政,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美国对中国:从“四不一无意”调整为“五不四无意”——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也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美方也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
一个共识:就下一步推动中美关系止跌回稳的具体安排达成共识。中美元首责成两国工作团队及时跟进和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
产生重要影响:
一是推动中美观止跌回稳。自2018年以来中美关系呈“自由落体”下行态势,持续向冲突边缘演进。这次中美元首会晤产生的结果特别是下一步沟通对话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止住这种危险态势,推动中美关系止跌回稳;二是推动世界局势缓和。中美对相互对抗的约束和中美关系的缓和,止住了世界滑入新冷战的态势,缓解了世界对中美陷入对抗的担心,对世界总体局势是一个利好;三是推动全球问题解决。中美元首会晤及其产生的效应,对维护全球治理机制、推动全球治理取得成效。比如,这次G20峰会取得成功,对解决能源、粮食、经济全球性危机的合作,对应对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等挑战,都有很大推动作用。
6、外界关注到,拜登总统曾经多次向习近平主席作出“四不一无意”的表态,而在这次会晤时表示的是“五不四无意”。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拜登对习主席做出的承诺从“四不一无意”调整为这次的“五不四无意”,其最大变化是增加了“不阻挡中国发展崛起”的内容,即美方也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这是第一次,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对美国有三条战略红线,即台湾问题、中国的体制、中国的发展。这次习主席全面阐述了这三个问题的要义和逻辑,即“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求美不要“试图去改变甚至颠覆对方的制度”,要求美方不要“打压和遏制”中国的发展。这次拜登回答了中方的第三条红线,终于补齐了其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承诺,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有人通过美国表现反复的历史,对美国履行承诺、缓和中美关系持悲观态度,认为美方承诺意义不大,仍会我行我素。但应正确客观认识这次中美元首会晤和美方承诺的意义:“见面总比不见面好,有承诺总必没有承诺好”。一是中美外交团队恢复沟通、对话,有望在某些问题的达成合作文件,开展有限合作,这是在前几年不可想象的;二是有元首共识和承诺,至少在政治上、道义上给美国政策、行动以一定压力,在外交上占据主动,有利于我约束其霸道、霸凌言行;三是在总体上达到了止住中美关系持续下沉、向危险方向演进的态势。
7、中美元首能否在台湾问题上建立共识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包括刚才提到的“不支持”中涉及了台湾问题。这次会晤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可否认为中美双方对就台湾问题的共识取得了新进展?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习主席对美方强调了台湾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高度敏感性,并表示“如果出现《反分裂国家法》规定的三种严重情况,中方必将依法行事”,这是非常清晰、具体的红线信号,当然我们也表达了尽最大努力和平统一的政策目标。拜登应该是听到了也理解了,这对美总统在台问题上的决策有影响,他事后也表示他了解到中方没有动武的紧迫性,实际上他是在给美国内在台问题问题上降温。这也对拜登缓解其对“避免和防止由于误解误判或激烈竞争演变成对抗甚至冲突”的担心。
现阶段中美关系性质、总体形态不会有实质性改变,这是由历史演变逻辑、美国战略政策决定的,因为未来5年是美国遏制我崛起的最后机会,美国战略打压我的紧迫性日益升高,中美冲突的风险最高,其中台湾问题是最大引爆点。比如,美国还会持续对中国进行打压,国内反华仍是其政治共识;共和党控制众议院后,反华议长麦卡锡访台的可能性大。《2022年台湾政策法案》会继续推进并有可能最终通过,这将使美国实质性承认和支持台湾“独立”。当然,未来5年也不排除美国陷入内部动荡、紊乱甚至冲突的可能,美国为此可能会外对挑起战争以转嫁内部危机。
8、G20峰会搭建了多边会议的交流平台,也为各国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提供了难得契机。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峰会期间密集会见了多国领导人,开展了一系列元首外交。这些密集会见的用意何在?这对于推动大国关系新格局的构建将发挥哪些作用?
这是疫情后习主席第二次参加的多边外交,与今年9月出席“上合峰会”相比,上合组织是地区性多边组织,习主席会见的都是发展中国家、友好国家元首,而这次G20峰会是世界性多边组织,习主席会见的主要是西方国家元首,这对我推进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稳定的大国关系、推进全方位外交,具有重大作用和影响。
增进全球团结。习主席在这次与包括西方大国的元首外交中,推动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复强调命运与共理念和合作共赢精神,明确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呼吁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这对当前处于分裂、对抗边缘的世界而言是非常珍贵、至关重要的。作为一个日益崛起的世界大国,中国发出这个声音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不但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认可,也得到一些西方国家的回应,多个西方国家领导人当面向习主席表示反对脱钩断链,反对新冷战。习主席推动真正多边主义的外交努力,对一些国家推行阵营对抗、分裂世界,对维护世界的团结与合作,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也是中国的大国担当。
稳定大国关系。美国为了全面遏制的发展崛起,以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之名,以意识形态划线推动阵营对抗,逼他国选边站,再加上俄乌危机的爆发,对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致使中西关系处于下行状态。这次习主席开展的元首外交,与西方国家领导人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沟通,深入细致地做工作,推动他们正确认识看待中国的理念、中国的发展,也使他们认识到他们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对其与中国的关系的认识更为理性,这对推动中西关系回归正确轨道具有重大作用。
推进全方位外交。这次习主席会见的元首,既有西方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非洲、拉美国家,还有周边国家,也包括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领导人,开展了全方位的外交活动,增进了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的认识。这对深化中国对外全球伙伴关系,推动了新型国际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外交特征。
(本文发表于“中国网”2022年11月22日。)